Straas 創辦人程世嘉參與人工智慧對談 呼籲擁抱 AI 轉機
AI時代隨著馬雲的無人超市開張、亞馬遜的無人機開到你家後,降臨全球。不僅是生產、運輸等低密度勞力工作,「大家正在思考如何用電腦取代『薪水最高的人』。」PTT「創世神」杜奕瑾預告,「AI的影響力將比網路更大。」
Straas & LIVEhouse共同創辦人程世嘉也指出,只要工作內容「重複性」高,即便是難度高、創造性強的醫療技術、藝術才能也難以倖免,「唯有人際互動能力會被凸顯出來。」他不禁叩問,「當人工智慧已經全面超越人類的智能時,我們還剩下什麼?」
聯合報系「願景工程—公民沙龍」昨日以「人工智慧」為主題,邀請杜奕瑾、程世嘉與沛博科技總經理林義勛對談AI時代的機會與挑戰。現場近五百個位子,座無虛席。
曾任微軟人工智慧亞太區研究總監得杜奕瑾觀察,近年來AI發展快速,在語音辨識及醫療影像分析領域進步顯著,自動車肇事率也已低於真人駕駛,「畢竟機器不會像人一樣會喝酒、打瞌睡,」還說「未來自動車普及,搞不好會禁止人類開車!」
但在AI起飛的節骨眼上,杜奕瑾卻於年初返台,號召廿位國內菁英創辦「台灣AI實驗室」。杜奕瑾回憶,一九九五年網路初生之際,台灣先是創立 PTT,造就亞洲 BBS 社群平台標準;接著打造蕃薯藤、Yahoo奇摩等,「與Google平起平坐的搜尋平台。」他強調,台灣曾是領先亞洲的網路巨頭,如今別輕易放棄先機。
不過許多人質疑,「台灣這麼小,沒有龐大資訊量,哪來做AI的優勢?」但杜奕瑾指出,個人載具近年來蓬勃發展,過去兩年蒐集到的資料量已超越人類史上總資料量的九成。未來進入物聯網時代,資料量將會有爆炸性成長,變數極大,「現在擁有優勢,不代表你擁有未來」,反之亦然。
至於人口市場方面,杜奕瑾表示,「沒有市場太小的問題,只有野心大小的問題」。他相信全球的時代下,軟體人才不分國界,「憤怒鳥的發源地芬蘭只有五百萬人,研發 LINE 的南韓也不過五千萬人」,強調「資料創新、演算法創新,台灣都有世界級的人才,我們只缺編織夢想的勇氣。」
針對現場觀眾提問,國內低薪現實如何留住一流人才?杜奕瑾表示,這次開設台灣AI實驗室,他也同時身兼「贊助者」,將做社會的「良好示範」,開出與國外相當的一流薪資,「證明不是我們做不到,只是沒有嘗試。」若大舉成功,一定能吸引更多業者投入資源。
程世嘉則聚焦AI浪潮下,人們如何適應這波大革命?「AI取代工作,不是突然某天老闆叫你不用來上班,而是會一點一滴地拿走。」程世嘉表示,資訊時代的新文盲定義不再是「識不識字」,而是「會不會用電腦」。人類如何幫助彼此重新學習新技能,是當今最大的挑戰。
程世嘉表示,許多歐洲國家已推出公共政策、企業也投入高比例的商業盈餘於職場「再教育」,讓人民與AI同步升級。他強調,AI時代看似是一場危機,但換個視角,其實也會迎來許多契機,例如管理AI的人才、協助人類適應AI生活的工作,未來將蓬勃發展。
程世嘉也引用以色列歷史學家赫拉利的話,「科技發展逐漸收斂在一個無所不包的教條下,也就是生命只是演算法,生活不過是資料處理。」雖說人們總相信「科技永遠是為人文服務」,他仍提醒,「當人的智能全部被機器超越後,我們必須思考,接下來人類能做什麼?」
沛博科技總經理林義勛則帶來智慧型機器人 Pepper。Pepper一現身便與主持人王文華即時互動、來番應答,引發許多觀眾驚呼連連,紛紛拿出手機搶拍 Pepper 身影。不過林義勛也以商業角度談AI,表示機器人從研發走到市場銷售,還有很長一哩路。
林義勛說,雖然大眾談到 AI 立刻就想到機器人,「但機器人是 AI 最末端的實踐。」儘管機器人科技從一九六六年史丹佛大學研發首款服務型機器人、兩千年日本 ASIMO 機器人也亮相,但機器人產品至今仍無法普及,少數上市的 Pepper 在全球銷售據點也僅兩處,台灣是其中之一。
「AI從技術的創造、發展,到落實、使用,其實是很長的過程。」但林義勛相信,AI 前景無限,未來世界的產業鏈將需要各種新型專業人才加入,鼓勵青年集結有共同願景的跨界人才,投入 AI 領域,「以後不是單打獨鬥的世界。」
[youtube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MVPOoMLxsQ]